可邑文化
民族歌舞《阿细跳月》介绍
发布日期:2014/11/10 10:11:25 访问次数:8097
传承了千年的民族舞蹈《阿细跳月》,起源于南诏时期,穿越漫漫历史长河,随时光的推进不断演绎、传承,声名远播海内外。
1945年,著名舞蹈家、音乐家梁伦与西南联大的一批师生到弥勒西山地区采风,创作和改编《阿细跳月》;
1950年10月,《阿细跳月》第一次跳到北京中南海怀仁堂:
1953年,梁伦带《阿细跳月》到波兰华沙,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得金奖;
2000年,《阿细跳月》参加在昆明举办的第六届亚洲艺术节;
世界上唯一与佛同名的福地——“弥勒”。居住着一支古远、神秘而快乐的民族,他们是彝族——阿细人。
阿细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远而神秘的民族习俗;简朴而独特的生活方式;快乐而豪放的民族精神一直传承至今。阿细人源于天地,每年都要虔诚祭拜天地万灵;阿细人源于虎,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阿细人的恋情浪漫而精彩,小伙三弦响、姑娘心儿醉;阿细人的婚姻俭朴而独特,挑担水、背背柴、定终身;生了娃、是大事、同庆贺。
2006年,参加第九届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
2010年,参加上海国际旅游节;
2011年,参加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2013年3月,弥勒阿细跳月艺术团表演的《阿细跳月》,参加2013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栏目与中国舞蹈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舞蹈展演,通过精彩角逐最终荣获“舞蹈世界舞蹈全民星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辑特别荣誉奖”。
阿细人这些极富神秘而快乐的习俗风情,将展现给各位来宾,并让各位宾客亲身体验阿细人的快乐和幸福。
上一文章:暂无
下一文章:火把节的传说